铁风机
玻璃钢风机
PP风机
不锈钢风机
节能环保防爆风机
抗静电风机
碳钢风机
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执行“以产控碳、以碳优产、以新降碳、全社会低碳”的方针策略。
持续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试点开展学校屋顶光伏建设,2024年光伏并网容量71兆瓦,完成三个电网侧储能项目建设,电网侧储能并网容量达150兆瓦/300兆瓦时。升级园区碳普惠服务体系,累计实现减排交易量近2万吨,协助取得16份碳中和证书。开展非工空调智慧调控能力建设工作,完成230栋楼宇非工空调改造工作,接入空调负荷合计11.1万千瓦。
开展绿色制造培育,2024年已有33家企业获评苏州市3A绿色工厂,累计21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荣誉,46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工厂。鼓励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摸排企业年度节能改造项目,组织16家企业开展节能诊断,12个已建成投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展现场核查。积极推动污水处理行业节能降碳,建成5.72兆瓦“光伏+污水处理”项目。持续完善双碳平台,开发企业“一企一档”、能耗计算、碳核算、碳足迹测算等功能。
推进建筑领域低碳转型,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10余个,探索中新绿色数码港Ⅰ期示范楼项目建设超低能耗建筑。推进交通领域绿色化,新增建设公共充电设施495个,累计建成充电站356座,公共充电设施超3500个,完成15个环卫车船充电设施建设,实现公交100%使用新能源车辆,优化公交线路27条,开辟特色线路2条。落实公务车电动化,以国企为重点开展先行先试,推进新能源渣土车示范应用场景建设。
推动绿色产品供给消费,重点商业载体内的餐饮企业均已不使用不可降解餐具;星级酒店不再提供一次性浴巾、毛巾等免费用品,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重点超市均已全面使用可降解塑料袋;重点商超设立绿色低碳产品销售专区。切实加强低碳宣传教育,举办江苏省暨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发布节约用电倡议,将绿色低碳理念和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培训课程,建成园区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
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依托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厂、有机废弃物(餐厨及厨余垃圾)利用厂、有机废弃物(绿化垃圾)利用厂、垃圾中转站、热电厂、天然气接收站等七个基础设施,构建形成以“污水处理——污泥处置/有机废弃物处理——热电联产/生物天然气利用”为核心,各设施有机互联,互为能量和原料提供者、互为废弃物处理者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年再生水226万吨,餐厨及厨余垃圾生产毛油0.57万吨、并网生物天然气855.82万立方米。循环经济产业园作为重点案例助力苏州工业园区入选生态环境部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试点项目,作为江苏省绿色低碳项目亮相世界气候大会。
无锡高新区
高标准推动建设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编制《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强化零碳园区建设顶层设计。坚持低碳产业发展,编制《低碳产业图谱及重点技术研究》,按图索骥实施产业链定点招商。园区积极推进低碳建筑建设,园区内软件园五期9号楼使用主动和被动节能技术实现近零能耗、近零碳排放,获批全国首批零碳建筑项目。推广新能源应用,在无锡交响音乐厅首创使用“太阳能龙鳞屋顶创新技术”,实现年均发电120万千瓦时。在新安佳苑建成全省首个“零碳+便民”组合站——零碳能源共享e站。投入运营全市首条“氢”便公交线路,年均节省11.5万升柴油、减少碳排放200吨。
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
作为以环保产业为主题的国家高新区,园区依托能效提升、生产清洁化、能源零碳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资源循环化、运营数智化等六方面重点工作,全面推进近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截至2024年底,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37%,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0.6亿千瓦时,新能源车占比85%,货物清洁运输比例80%。园区单位GDP能耗降至0.089吨标准煤/万元,较2021年下降53.16%。
昆山高新区
作为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园区和省首批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园区建立了碳中和运营中心,开发形成碳管理2.0平台、节能降碳诊断平台,推动企业开展节能降碳诊断、改造,积极打造“零碳+”产业生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至0.2吨标煤/万元以下。推动绿色金融试点建设,制定绿色科创实施方案,推出ESG金融产品,推广绿色信贷体系,普及绿色保险,制定全国首创绿色金融碳资信评价体系和评级报告标准。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清洁供能体系,园区每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60兆瓦。
太仓市耐克中国物流中心
太仓市耐克中国物流中心是耐克在亚洲*大的物流中心,园区建成中国首个风光一体化零碳智慧物流园区,建设了3.47MW屋顶光伏和6MW风力发电,实现绿电100%覆盖。同时,园区全面强化数字化能碳管理系统智慧监管水平,实现对“源—网—充—荷”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助力企业深入开展节能减排改造,每年可减少能源支出420余万元。
滨海港零碳产业园
滨海县围绕“大绿能、大空间、大物流、大产业”目标探索建设零碳产业园,着力打造华东首个全绿电智造产业园。园区坚持“风光火气氢储能”等多种能源共存,加快完善园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由屋顶分布式光伏、风电机组、用户侧储能等构成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微电网。积极发挥冷能优势,依托中海油LNG能源基地释放的超千万吉焦冷能优势,积极谋划建设空气储能、空分、算力中心、冰雪文旅等冷能利用项目。开发建设智慧能碳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监测和优化能源使用,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有序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绿色低碳改造。
直接拨打电话
133-5805-6359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市场部负责人
在线咨询
TOP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企业文化
荣誉证书
销售网络
产品中心
特殊材料风机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常见问题
技术部负责人
市场部:13358056359
电话:0512-50170269
邮箱:ht@kshthb.com
地址:昆山开发区蓬朗六时泾路西侧洪湖路北侧
苏公网安备 32058302001796号